從骨架化的人類遺體(尤其是從老化或混合的骨骼)中提取DNA,一直是人類學身份鑒定具有挑戰性的方面。2019年刊登在Journal of Forensic Sciences雜志上的Extractionof DNA from Skeletonized Postcranial Remains: A Discussion of Protocols andTesting Modalities回顧了1990年至2018年間由武裝部隊醫學檢查員-武裝部隊DNA鑒定實驗室進行的DNA分析實驗。對超過13,000種骨骼樣本通過四種不同的提取方法進行DNA提取,然后進行以下檢測:線粒體DNA測序,STR檢測(AmpFlSTRYfilerTM,AmpFlSTR MiniFilerTM,PowerPlex Fusion)及NGS,最后分別對四種提取方法、檢測方法的成功率進行分析。

研究選取了1999年-2018年間的國防部戰俘/軍事情報局(DPAA)和軍隊法醫系統的DNA鑒定實驗室內收集的樣本,樣本主要來源于軍事沖突戰爭遺骸(朝鮮戰爭、東南亞戰爭、一戰、二戰等)及非沖突時間(訓練事故等),均為無組織殘留的骨骼樣本。研究人員共使用了四種不同的DNA提取方案:方法三、使用QIA quick PCR純化試劑盒通過無機純化完全脫鹽;
由此可見,提取方法對樣本的起始量要求在逐漸降低,從2.5g的起始量降低到了0.5g,文中提及目前最低起始量可達到0.05g。但四種方法的孵育溫度及條件依舊維持不變,操作細節上的區別主要有以下三點點:1.與之前方法一的順序不同,方法二和方法三均采用先濃縮后純化的方案;2. 純化的方法不同;3. 濃縮采用的耗材不同。

方法二更適用于線粒體DNA的檢測實驗,其成功率達到91%;方法三更適用于STR檢測實驗;研究人員分析方法一之所以成功率低可能有兩方面原因:一是因為其提取試劑中EDTA的含量較低;二是因為其所需的樣本起始量較高。而方法三在線粒體DNA方面表現不如方法二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濃縮過程使用的column更容易結合大片段DNA,降低了小片段DNA的結合效果。
股骨、腓骨、脛骨來源的樣本提取效果通常較好,各種方案均可以獲得較高的成功率;而掌骨、腳部骨骼等樣本的提取檢測效果相對較差,線粒體DNA的提取可以使用方法二和方法三,但STR的檢測中各類提取方案的檢測效果均很差。
圖1 人體骨骼結構圖
Power plex fusion試劑盒的檢測成功率顯著高于Mini filer和Y-filer,Mini-filer和Y-filer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檢測降解樣本,但本研究發現在使用方法二進行提取的樣本檢測時,這兩個試劑盒的檢測成功率(52%和56%)顯著低于fusion(92%)。研究人員分析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實驗室內的操作誤差導致。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Fusion、mini-filer的檢測結果具有一致性,很少出現mini-filer檢測不出來而fusion可以檢測出的結果。因此無論測試的骨骼來源如何,方法二是線粒體DNA測序的最佳提取方案;對于STR測試,方法三則可以提供更佳的結果。但方法的選擇取決于樣本的狀態、環境以及檢測的目的,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慮。因此方法的選擇并非單一的“Yes”或者“No”,而是綜合因素考慮下的選擇。文中介紹的這四類方法也是最為基礎的方案,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樣本復雜度的提升,骨骼DNA的提取方法也在不斷地優化,以期望能進一步提高樣本的檢測成功率。https://doi: 10.1111/1556-4029.14050